(通讯员雷丽)6月27日至7月3日,必赢必赢“‘桥’见湖北文脉,探源长江文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9人,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发展为视角,探寻长江流域中游地带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武职青年学子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历时5天(中间因暴雨天气暂停2天),先后前往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二桥、沌口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等8座横跨长江武汉段的大桥,武汉桥梁博物馆、长江文明馆、大河生命馆3座场馆,人均日行近2万步,通过对桥两岸居民、旅客、环卫工人,长江流域相关防汛、水利、执勤等工作人员,以及场馆内桥梁建设专业人员、长江流域生态文明讲解员等共计50余人的采访,用青春脚步丈量武汉桥梁发展建设,用笔和镜头去记录长江大桥对长江流域两岸环境、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及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影响。
“桥”见时代发展 提升人民幸福感
“作为一名拥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武汉长江大桥的陆续建成,更是让我感到由衷自豪。09年天兴洲大桥的通车让我们沿岸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美好。它不仅是一座交通工程,更是连接了桥梁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带着孙女在桥下散步的李奶奶,接受实践团队的采访,并自豪地向团队成员分享武汉桥梁建设飞速发展给其带来的幸福感。
还在读五年级的小梓则是白沙洲长江大桥的“常客”,她条理清晰地回答着团队成员的问题,“第一,我觉得白沙洲长江大桥非常壮观,夜景也非常好看,是我们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第二,这里的空气、绿化都非常好,我经常和和其他朋友一起来这里玩耍;第三,我爸爸很喜欢来这里垂钓,他说长江的水质越来越好了,生态坏境也越来越好了。”稚声稚语中无不传递着自豪与骄傲。
“桥”见长江文明 重建生态新发展
为深入了解大桥建设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实践团队前往武汉桥梁博物馆,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王队长。“武汉各长江大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和工业活动也随之增加,这无疑对长江附近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压力。然而,也正是因为长江大桥的显著地位,促使了全社会更加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环保措施和规划逐渐受到重视,为后续的桥梁建设和流域保护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这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如何在发展交通的同时,保护好长江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王队长表示,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共同守护长江这一珍贵的水资源。
在天兴洲长江大桥,团队成员有幸采访到大桥江滩公园生态管理李经理,他从专业的角度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长江流域曾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曾经的开采过度和人为因素对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武汉市相关部门也在长江流域积极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植被恢复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而且各大桥建成后,政府都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桥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正常秩序。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推进,本区域长江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李经理对实践团队的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呼吁大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号召更多人加入到长江保护队伍中。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
“桥”见防汛使命 共筑人民安全网
实践团队出行正值武汉梅雨季节,长江水位线节节攀升,武汉防汛工作迫在眉睫。在各大桥梁走访调研中,实践团队成员看到武汉防汛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沌口长江大桥下,防汛巡视车辆平均20分钟出现一次,防汛哨所工作人员整装待发;在二七长江大桥沿途,各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岗亭搭建完成;在各桥梁两岸居民游玩点,警戒线全部拉起,工作人员加强巡逻。
二七长江大桥下的防汛工作者向成员说到,“最近武汉的强降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随着各个部门和防汛救灾志愿者的陆续加入,我们已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和队伍,将昼夜不停对堤坝进行“地毯式”巡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险情。通过加强预警预报、做好防汛排涝准备、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加强设施保障与巡查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应对这次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必赢党委副书记邱文成表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外语外贸师生学子以实际行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在实践中全面理解长江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并开展调研献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邱文成)